每周一书:罪是在上帝面前犯的 ——读《祁克果的人生哲学》
·点击关注范学德.此岸我是异乡客,一生是回家的路~~~.
作者|范学德
微信公众号:范学德 (ID:fanxuede2016)
配图:作者亲自拍摄
媒体转载请后台回复关键词“授权”查看转载须知,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公号,请勿擅自修改文章内容。
导读:“人不可能靠自己并且由自己来解说何为罪,因为人自己是陷在罪中。他所有关於罪的谈论,骨子是要替罪说话,想凭原宥推诿,以减轻自己的罪。”
☞推荐阅读:
谢扶雅先生翻译的《祁克果的人生的哲学》一书,汇集了祁氏的六部论著。祁克果,大陆翻译成克尔凯郭尔。这部书我一读再读,爱不释手。我当然不信祁克果的话句句是真理,但他激励我思考,让我勇面对自己心灵中的黑暗,这已足矣。祁克果屡次说过,他的整个写作事业“同时即是自我教育”,这也应当成为我的心灵历程。
多年来我一直认为我的自我意识很强并且别人也认为如此,但按照氏的思路,实际上它不发达,或者说很不发达,我既不知道天国在我心,也不明白灵魂中潜伏着恶魔,何论自我意识!
人是有灵性的,他心中有永恒的因素,此即祁氏所谓的上帝意识。无论人是否承认它,都无法从心中除去它。当然了,不信上帝的人也能事业成功,家庭美满,诸事顺利,但“从灵性的意义说,这种人没有自我,没有一个为其值得冒险一切的自我,没有一个在上帝面前的自我;他们只是自私。”
一个人不信上帝就失去了自我,他既不知我从何而来,失去了根;又不知我向何处去,绝了归宿。他执意走自己的路,但那是条死路;他渴望成为他自己,但这个己却是水中月、镜中花,似乎是实实在在,可到头来却都化为空虚的空虚。
“自我是在上帝眼中的自我”,因为人本来就在上帝的目光中,只是人闭着眼睛不去看。人的自我意识中包含了衡量自我的要素,或者是以父母,或者是以他人、国家和社会。衡量自我的标准越高,自我意识也就越高。但唯有以上帝为标准,自我才进入了永恒之中,而那本来就是他所在也应该在的地方。人的标准是神,而不是人,人“一旦以上帝为衡量的标准,自我的价值就无限地加重了。人越感觉上帝,就越有了自我;越有了自我,就越感觉上帝。”的确美妙!反过来,人若是以他人为标准,无论他怎麽自视甚高,无论哥儿们怎麽彼此吹捧,但“对自己终不免看得太卑微,那就是说,他们不认知自己是灵性,是具有一种绝对价值;他们的自高不过在与别人相比。”脱不了一个俗字。
“单独个人”,是祁克果思想的基石。祁克果有一个心愿,如果他死後有块墓碑的话,那上面要刻上“那个单独者 ”( 又被译成“那个个人”) 这几个字。人能不能通过“单独个人”这雄关窄路?这是个祁克果的问题。在许多时候,我们嘴上说走自己的路,实际上坚持的却是“吾从众”,俗语谓 之随大流。
祁氏认为,当今时代的基本趋向就是一种“平夷作用”,把个人消失在“公众”或者“群众”之中,从而“将个人变为一个组织中的分子,就使个人不负责任、忘却自悔,或至少是削弱了他的责任感。”。多数和少数都有其人,但公众(群众)是什麽呢?它是一个名辞,一个幻象,实际上并不存在。
“'群众'乃是'非真理'”这就是祁氏的结论。
我从自己的经验中体会到,“群众”是不存在的,是 0,存在的是代表群众的一个人或者几个人,他们是 1 或者 2。3。4,且排在 0 之前。因为只有他们才知道群众的利益、愿望和喜好。什麽“群众是真正的英雄”,那是说着玩的,宣传!领袖才是真正的英雄,群众的天职是什麽?听话。所谓群众者,失去自我(个人)之谓也。
“神爱世人”,他对所有的人讲话,但听到的却是每一个个人。无论别人怎样,我都必须对上帝有个反应,那是我的反应,别人、组织、政党、民族、国家和全世界都代替不了我的灵魂必须独自面对上帝。
“信仰意味着个体性。”构成信仰的基本条件就是做一个独立的个人,独立地站在上帝面前,“担负他对上帝的本人的责任。”
无论人是否相信上帝在,上帝一直在,且是我在的根基,且是一直在看着我,正像大卫所说“我坐下,我起来,你都晓得,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。我行路,我躺卧,你都细察,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。”使人的罪变为可怕的,正是因为它是在上帝面前犯的,因此就变得无限深重了。“人的过错成为罪,正是因为是在上帝面前。”并且“是为上帝所关心的。”上帝希望人能像他,但人却背离了他。上帝之所以如此恨恶罪,就是因为他太爱人了,他知道是罪使人不能成为人,他要人摆脱罪,不再作罪的奴仆。
每一个人都是在上帝之面前活着,他“若愿意,他可以随时与上帝说话,。。。极亲密地与神往来!而且因为这个人的缘故,上帝降世,亲自诞生世上,受苦受难;这位上帝要求人接受他所赐的恩典,来作他的帮助。”
但这样白白的恩典却使人恼怒了,他既不能谦卑地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,又不能感恩地接受上帝的恩典。他的灵死了所以他不知道自己是灵,反而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、强人。“不感觉自己是灵,那正是绝望。”这是世界上最通行的绝望。绝望是缘人丧失永恒。人不知道甚至拒绝承认自己有罪,这是罪上加罪了。
“人只有感到了罪,才能进入基督徒生活之门。”“无人能不成为罪人而认识上帝。”於是,“个人是在上帝面前生存的。”就变成了个人是作为一个罪人在上帝面前生存的。就像路德说的那样人在上帝面前要成为一个实在的罪人,就是“他的内心感觉有罪,深深知道自己的言语行为在上帝面前是恶的。”
可普天之下,有几个人愿意成为一个实在的罪人哪?有,但不多。这个时代流行的口号是我就是上帝,这话口气大是大,就是不实。无论我怎麽气盖山河,才华横溢,死一到,万事皆休。
在祁氏看来,绝望之产生,原人以自己为人生关的中心。他既不能成就自己,让自己成为一切,又“不能消灭自己,而令自己成为无物。”真是求生不成,求死不得,只好绝望。“罪乃是人在上帝面前不愿做他自己而限绝望,或是人在上帝之前要做他自己而限绝望。”
人以史为镜,以人为镜,镜镜都照出了我的不完美。柏杨写了本书名叫〈陋的中国人〉,有评书人说陋的柏杨,都是妙语。但更妙的是经上说没有义人,连一个也没有;人人都偏离了正道,一同变为污秽;没有行善的,连一个也没有。
若人看到了自己如此陋和污秽,他怎麽愿作他自己呢?可他不愿又如何,他就是那个样子,除不掉的,人之所以绝望的,“正是他无法自己取消他自己。”但在上帝面前要作他自己也使人陷入绝望之中。人要统治一切,但他的统治是空的;要得到平安,但平安却为焦虑所代替;指望靠东西满足自己对幸福的渴望?但那只能是火上浇油。
罪是什麽?祁氏的结论罪就是人不信上帝、不依靠上帝、不顺从上帝。
罪与信心之对立,乃是基督教的说法。
苏格拉底定义罪是无知。一个人做错事,是因为他不知道什麽事是对的。祁氏说,不对。人可以明知故犯,明知什麽是义而不作,反倒去行不义。“人之所不知是因为他不愿知,而人之所以不愿知,是因为人不肯志义。”更不愿意去行。
在祁氏看来,“人不可能靠自己并且由自己来解说何为罪,因为人自己是陷在罪中。他所有关於罪的谈论,骨子是要替罪说话,想凭原宥推诿,以减轻自己的罪。因之,基督教乃从另一个途径开始,宣布人必须从上帝那得着启示的训诲,才知道罪是什麽。”它还宣布,这样的启示是人必须相信的。
“基督教的道理是从世人的罪开始的。罪的畴是属个人的。”正视罪乃是认识它在个人生活中的真实,不问这个人为你为我,但你我却因认罪而得认识自己。?
从启示的高度看罪,“罪的反面不是德性,而是信心。凡不出信心的都是罪。在整个基督教中,这是一个最主要的定义。”以罪的反面为德性,那是一种异教徒的看法,只以人的标准为满足,而不知罪之为罪乃是因为罪是在上帝面前犯的。
那麽,怎麽能表明我的信呢?祁克果说,“你如何信,就如何行;或者说,你如何信,就如何为人,人如何信就如何在。”?
(后面写的东西没有存好,被电脑吃了,于是,这篇文章就是没有完成的。)
大概写于2003年前后。
▼推荐阅读▼
原创|范学德:基督徒你不要打着基督的旗号,让我失去对基督的盼望!
苹果iOS版微信公众平台文章赞赏功能关闭
欢迎使用苹果iOS版微信客户端的读者选择转帐方式
感谢广大读者及主内家人对范学德长期以来的关注、支持和鼓励!
▼
媒体转载授权、互推及商务合作请联系QQ:1065780088
感谢您持续关注和阅读|欢迎留言及分享朋友圈
☞点此阅读:原创|范学德:我们绝不放弃信仰!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↙,查看更多精彩文章